纪念馆内血井遗址。
徐忠民把收藏的马鞍子等物品送到纪念馆。
燕赵晚报3月26日讯 3月24日,赵县“豆腐庄惨案”纪念馆开馆,众多村民肃立在纪念馆内,有的老人眼含热泪、激动不已。78年前,在这片土地上,有302位手无寸铁的村民,被日军残杀。78年来,豆腐庄村民不曾忘记历史,有人数十年搜集史料,盼望着纪念馆建成的这一天。如今纪念馆矗立在村西,对死去的人是一种悼念,对活着的人则是一种铭记。
四合院布置分五个功能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纪念馆总体采用中心放射式布局,四合院布置形态,共分为展览纪念、服务、办公、公用工程、停车等5个功能区。北区主要为主展馆、血井遗址、百鸟树、浮雕墙、放映厅、报告厅、办公用房,全部为单体仿古建筑;南区主要为公用工程、室外展场、停车和社区文体广场;中心院落分为汉牡丹观赏园和玫瑰种植园两个花卉区。纪念馆内以黑白色调为主,分为四个展区,共陈列日军侵华物证120余件,包括日军的迫击炮弹、子弹壳、军官指挥刀等物品,展出图片、证言30幅。豆腐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京贤说,纪念馆展出的这些珍贵历史资料一部分来自于豆腐庄村村民的收藏,他们听说有关部门筹建纪念馆后,全部自愿捐献了出来。
赵县文广新局局长高志英介绍,赵县于2010年7月启动了豆腐庄惨案纪念馆建设。在豆腐庄村村西血井旧址旁建纪念馆,2014年底竣工。纪念馆位于赵县东北10公里赵藁路(果王路)东侧豆腐庄村西,总投资550万元,占地20亩,建筑面积1480平方米。今年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馆经过紧张筹备,日前完成布展后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78年前的悲惨一幕 豆腐庄人一直铭记
“在这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中,豆腐庄村302人丧生,36户人家绝口,被残杀的大部分村民被推进村中的一口枯井。”豆腐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京贤说,这就是历史上的“豆腐庄惨案”,亦称“豆腐庄血井惨案”。时间虽然过去了78年,但这段悲惨的历史豆腐庄村人依然铭记。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初九)拂晓,掩护大部队南撤的原国民党部队第53军691团,在团长吕正操率领下,在藁城梅花镇阻击歼灭了800多名侵华日军,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遭到沉重打击的日军纠集一支500余人组成的精锐部队,从梅花村出发向南猛追,中午前抵达豆腐庄。野蛮残暴的日本兵一进村就像一群疯狗,杀人放火,奸淫抢掠,无恶不作,场面惨无人道。“当时,日本兵将抓到的村民押到村西打谷场上进行野蛮屠杀,共杀害了豆腐庄等村庄普通百姓302人,烧毁房屋150间,36户被杀绝,村内财物被洗劫一空。”豆腐庄村党支部书记王京贤说,村民张傻妮、徐老进、徐增申在日寇准备向他们动手时,纵身跳到枯井里,幸免于难,成为惨案的见证人。
盼望数十年的纪念馆终于建成了
对于豆腐庄村民来说,让后人铭记住78年前的那段历史,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不变的心愿。村民徐忠民就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1968年参军入伍的那天起,徐忠民便立志要搜集史料,记录下这段历史。在部队,他将父辈曾经给他讲述的战争惨剧,用日记的形式一一记下。复原回家后,他又从村子一个大坑里,捡回了记录豆腐庄惨案的32个幻灯片,还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大伯徐书楷与日寇作战时,留下的一个马鞍子。
从2006年开始,徐忠民和村干部王京贤、何颜良一起,借来录像设备,开始了他们的抢救之旅。他们先后采录了十几位惨案的幸存者,保留下了珍贵的幸存者口述的影像资料。在豆腐庄村,他们先后采访了从枯井里幸运逃生的张花朵、张傻妮、徐增申和幸存者何同黑、徐太祥等十几位8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采访本村幸存者,徐忠民还借走亲戚的机会出村访问“豆腐庄惨案”的幸存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多年来,徐忠民、王京贤等人向有关部门提议,希望能够修建一个承载那段历史的纪念馆。2009年,赵县文广新局将修建豆腐庄惨案纪念馆的提案逐级上报,终于争取到了中央革命老区转移支付资金350万元的拨款。随后,“豆腐庄惨案”纪念馆项目上马了。
得知这个消息的当晚,徐忠民和王京贤兴奋地彻夜未眠。“全村人盼了几十年的纪念馆终于要建了,老人再也不用担心子孙后代会忘记历史了。”王京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