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历时两年寻访31位抗战老兵

2015年12月12日 15:17:26 来源: 南京晨报
分享到:

  南京晨报12月12日讯 (通讯员 王界 记者 王晶卉)“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历史永远不能被遗忘”。昨日,在“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前,由南京财经大学20名大学生为抗战老兵出版的图书《战火与记忆》成功发布。“90后”大学生们用这部沉甸甸的作品,向如今已经是“九十后”的老兵们致敬。

  图书还原31位老兵的8年抗战史

  “我们寻访到31位老兵,记录下了他们对8年抗战的历史口述。每一位老兵的故事,就是一段抗战史。”团队负责人张赛介绍,这本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有35万字,除了有每一位老兵的口述历史之外,还有学生们的采写感想。

  学生们将老兵们的手印设计成画册。册子里有31位老兵鲜红的手印,还有他们颤抖的手写下的姓名以及当年他们所在的部队番号。

  “在采写过程中,我们在与时间赛跑,有6位老人已经故去,我们有责任还原那些平凡老兵们的8年抗战史,让他们不被遗忘!”团队的另一负责人龚晨霞告诉记者。

  4个年级学生接棒传承心愿终成

  2013年12月,吴春祥、张修齐、冯宗尧和程云等四位抗战老兵通过媒体向国人致歉“对不起,当年我们没守住南京!”这让当时团队最初的负责人袁启斐感触颇深。袁启斐是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2011级毕业生,就是因为在媒体的一段实习经历,他才萌生了记录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想法。之后,他组建了“敬礼·老兵”团队,为老兵拍肖像照、拍纪录片。

  在去年的“九一八”纪念日,团队制作的由9位老兵的故事串联而成的纪录片《敬礼·老兵》,不仅被众多媒体纷纷报道,而且视频在网络上的播放量近200万。

  “纪录片放映后,我们开始忧虑起来。当时我们手上已经搜集了近10万字的文字稿,所以特别希望能继续为老兵出书,但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队员都要准备毕业找工作,很难再由我们做下去了。于是我们呼吁了更多热心有能力的学弟学妹来接棒我们的工作,为老兵出书!现在出这本书的团队,包括从2014级到2011级的4个年级的20位同学。”袁启斐说。

  历时两年寻访31位抗战老兵

  “寻访老兵的过程中,因为老兵们记性和听力表达能力都大不如前了,再加上为了保证口述历史的准确性,每一位老兵都要采访回访三四遍。基本上写好一篇老兵的稿子,得花上近1个月的时间。整本书采访老兵的完稿工作,花了一个学期才终于完成了。”张赛说。

  老兵们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感动。老兵胡省三自己过得很拮据,但在听说了当时学生们的采访工作都是自费的情况后,立刻到卧室的枕头下拿出了2000元,颤抖着手把钱递给学生们。尽管最后并没有接受老兵的钱,但这让当时采访他的团队成员杜梦恬很是感动。

  由于老兵年事已高、听力退化,交流起来常常需要靠“喊”才行,甚至有的老人都已经失聪了,但一说到要来采访,老兵们还是坚持坐了起来,要看学生们在纸上写下的问题,他们再回答。

  历时2年,团队走访31位老兵,积累视频资料超过30小时、拍摄照片近2000张、采访文稿近50万字,最终成功完成了这部35万字的图书——《战火与记忆》。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49097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