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赵文岭寻访抗战老兵、实录抗战故事——让抗战记忆薪火相传

2016年08月30日 08:55:21 来源: 石家庄日报
分享到:

赵文岭将自己印制的《抗战老兵拜访录》和《日本人在河北省制造的惨案》两本书送到了16位抗战老兵手里。

书房的一张单人床上面摆着一摞摞资料,这些都是赵文岭寻访抗战老兵的珍贵记录。

    石家庄日报8月29日讯 一个皱皱巴巴的布袋、一支笔、一张公交卡,这是赵文岭的装备;到民政部门查询,在网上搜寻,这是他寻访抗战老兵的办法。用这个他称之为“笨路子”的寻访方式,他已经找寻到了16位抗战老兵。

    “这些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们的抗战故事值得我们记录下来,警醒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73岁的赵文岭说。

    一个不放弃的心愿

    赵文岭家住高新区,他非常喜欢写作。2003年退休后,他更是把写作当成了“主业”。他开始寻访抗战老兵,出于偶然。2015年初,他为了写《高新区英烈传》开始搜集资料,在高新区赵村搜集革命烈士郝清玉(中国共产党北方领导人之一)的英雄故事时,他找到了一位叫张汉杰的百岁老人。老人是在郝清玉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在抗战时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地下党员,一直奋战在敌后。

    与老人交谈了一个下午,赵文岭萌生了一个念头:“参加过抗战的老人越来越少,而他们的抗战记忆是一笔珍贵的抗战资料。倘若无人记录,这些鲜活的抗战记忆会随着老人们的逝去而不可挽回。我要寻访还健在的抗战老兵,抢救那些抗战的鲜活资料,并将这些珍贵资料整理下来留给后人。”2015年3月15日,赵文岭正式开始寻访抗战老兵,与他一起寻访的还有家住石家庄郊区的王书花和大学生王成阳。

    寻访抗战老兵的“任务”并不简单。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抗战老兵难以找到。赵文岭通过许多途径搜集在世抗战老兵的信息,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得到了20多位抗战老兵的名单;此外,他还通过网络得到了正定、元氏等地一些在世抗战老兵的线索。

    有了名单和线索,下一步就是最艰难的寻访工作了。赵文岭已经年过七旬,所以每一次的寻访“任务”都让他有些吃不消。近的地方,他就骑上自行车去,远的只能搭乘公交车了,最远的需要换乘好几趟公交车。想找到一位抗战老兵非常不易,有时候费尽周折打听到一位老兵的住处,赶过去的时候人却搬走了或者去世了,有的找到了,家属不愿意接受采访,还有的长途跋涉过去,却发现不是要找的人……一次,赵文岭得到消息,在正定有一位抗战老兵,他搭乘公交车花了三个小时才赶到老人所在的村子。等他找到老人家里时,被告知老人两天前刚刚过世,这让赵文岭遗憾不已。“王书花是骑行了近四十里的路赶过去的,没想到老人离世了。”赵文岭说。

    “都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整日里风尘仆仆寻访抗战老兵,回家还要整理资料,图个啥?”这些议论并没有让赵文岭动摇,他继续坚定地在寻访抗战老兵之路上前行。

    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

    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石家庄市区和附近县(市),寻访到16位抗战老兵,搜集到了大量一手口述资料,留下了文字、照片和录像资料,还原了当时的历史。他还在抗战老兵家里见到了一些珍贵的老照片、纪念勋章、书信等,对抗战老兵们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了解。

    经过近一个月的整理,他将这些一手的资料写成了《抗战老兵拜访录》一书,并印刷成册。“艰难困苦肯定是有的,但是拿到书的那一刻,看到宝贵的抗战记忆被留存了下来,我觉得一切都挺值得的。”赵文岭笑着说,他所寻访的老人,都亲身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历史,更是生命历程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所以,他还特意为每一位老人送去了一本《抗战老兵拜访录》,拿到书时老人们都激动不已。

    日军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中华儿女的奋起反抗,抗日战争中那些或悲壮或激昂的故事,在抗战老兵们的娓娓陈述中鲜活地展现在眼前:

    89岁的抗战老兵邢燕从小目睹日军的种种暴行,这激发了他的抗日热情。他和同伴在日军扫荡期间一边坚持学习,一边积极抗日。16岁时,邢燕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搜集情报、帮助根据地采购物资、营救被捕同志等,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高新区小西帐村的王立志老人已经86岁了,他耳不聋、眼不花,有时候还会走出去和老友们下盘象棋。说起自己的抗战经历,老人非常自豪:“我十几岁时就参加了抗日,因为年龄小最开始是在儿童团,后来我参加了八路军。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在儿童团的时候拖延时间救了几名地下党员。那天我吃完饭出来,刚走到村后街,就遇到了日本人。他们一把就抓住我,用枪逼着我,让我带着他们去抓捕地下工作者,我领着他们在村子里乱转拖时间,日本人后来觉察到了之后想开枪杀了我,我一下子把抓我的日本人绊倒,然后撒腿就跑进胡同。”

    石家庄桥西区的抗战老兵王振玉11岁就加入了村妇女救国会,负责信息传达。1944年春天,八个日本鬼子和四个汉奸来到村中,保长派王振玉给游击队送信。“我在脸上抹了些锅灰,头上蒙上白毛巾,背着粪筐拿上镰刀装作去村外劳作,把写着消息的纸条藏在了鞋内。刚走上大街,远远看到站岗的汉奸,他们大声叫我让我站住,我假装没听见,快步走出村庄。”随后,王振玉成功把情报传给了游击队,进村的鬼子和汉奸都被处死。因报信有功,领导奖励了王振玉一把缴获的小手枪。

    91岁的李二丑老人也是抗战老兵,他在区小队时,经常在敌占区战斗:“1945年3月份,麦子快要黄了,我们得到情报:日本鬼子驻宋营村的部队,抓了五六十个民工要路过南豆村附近,要把民工送到石门‘南兵营’去。于是,我们区大队就立即赶到南豆村外的一个大土坑里埋伏,等到鬼子、伪军押着民工的队伍出现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开了火。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怕伤着民工,就先往天上开枪。民工一听枪响,急忙趴在地上,鬼子、汉奸就暴露出来了。然后,我们再朝鬼子、汉奸开枪。一时间,我们打得鬼子、汉奸蒙头转向,有的被直接打死了,有的还想逃跑,一片混乱。我们紧跟着冲上去,把鬼子、汉奸围住,最后他们只能乖乖地投了降。最后清点成果,我们活捉了敌人一个排,缴获了机枪一挺、步枪20多支、手榴弹若干、还有一些其它物资……”

    抗战老兵经历的故事数不胜数,这些珍贵的记忆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战记忆,时刻提醒我们铭记历史。正如《抗战老兵拜访录》的前言所写:“我们拜访的这些老兵,现在多数只是普通百姓,但他们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是祖国人民永远铭记的、为正义和和平而奋战不屈的民族英雄!”

    “每一次走访就像一次洗礼,每一个故事都不应该被忘却。”赵文岭说,一年多的寻访不仅收获了满满感动,更多的是时间的紧迫感,因为这些抗战老兵年龄都在90岁开外,有几位老兵在他走访前就过世了,不能留下这些老兵浴血奋战的往事,赵文岭非常遗憾。

    一个坚持下去的动力

    除了寻访抗战老兵,赵文岭还一直寻访高新区的英烈。他走访了高新区的30余个村子,通过寻找烈士家属、烈士事迹见证人等方式,搜集了89名英烈的英雄故事,并整理成书——《高新区英烈传》。“89名英烈中,抗日英烈就有30多个,这也丰富了民族抗战记忆。”赵文岭说。

    赵文岭还通过走访、在互联网上搜集资料等途径整理了侵华日军在河北地区制造的多个惨案,并集结成《日本人在河北省制造的惨案》一书,以提醒后人不忘民族耻辱,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去年,他还举办了“抗战70周年书画展”,在机关、社区和学校循环展出53幅抗日题材的书画作品,引起了一定反响。

    “不光是抗战老兵,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这些都是我要寻访的对象,他们的英雄故事同样值得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赵文岭说,他已经通过民政部门找到了一些名单,准备开始新的寻访工作。

    赵文岭的写作触角也延伸甚广。其写作形式不拘泥于回忆录,还涉及小说、新闻、杂文、随笔、诗歌等。他将自己的许多作品改编成剧本,历史题材的有《封龙山的故事》、《赵子龙》等,现代题材的有《千里大追捕》、《凌晨的激战》等。

    “抗战老兵们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他们宝贵的抗战记忆也应该被保存下来,不应该随着老一代的离去而消逝。”赵文岭说。

    从2015年3月至今,搜寻、走访抗战老兵,记录下他们的口述史成为赵文岭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及石家庄市区和周边县(市),完成了16位抗战老兵的探访,他将老人的口述材料整理成回忆录并集结成册,抢救一段段鲜活、珍贵的抗战记忆。

    通讯员、机枪手、地下工作者、军医……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抗战故事连接着历史、沉淀着记忆、流淌着感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来临前夕,记者采访了赵文岭,倾听他的心声。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643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