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为南京两座抗战碉堡申请不可移动文物身份

2016年09月07日 09:00:15 来源: 金陵晚报
分享到:

    金陵晚报9月7日讯 (记者 于峰)抗战爆发之前,南京周边曾经修建了很多抗战碉堡、工事,其中有不少在南京保卫战中发挥作用,并有若干留存至今。

    日前,南京民间抗战史学者唐恺、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根据《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向秦淮区文物部门提交了认定高桥门两处抗战碉堡为不可移动文物的申请书。

    现存的碉堡不超过100座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之前,中国守军为了保卫南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南京保卫战,给予日军极大的杀伤。在紫金山、雨花台等处发生的战斗中,各种碉堡、暗堡、工事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不少碉堡表面还能找到当时留下的累累弹痕!”丁进告诉记者,这些碉堡应视为南京保卫战的重要遗迹。

    唐恺和丁进对南京保卫战遗址进行过多年研究,在《中国文物报》、《钟山风雨》、《档案与建设》、《日本侵华史研究》、《南京史志》等学术报刊发表过十多篇论文。他们还多次前往北京、天津、沈阳、长春、长沙、衡阳、重庆等地抗战遗址进行实地调查。

    丁进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前,曾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系统地在南京周边修建各类国防工事(包括各种碉堡、暗堡、机枪工事),到1937年8月,建成的国防工事多达533处。

    丁进说,因为战争摧毁和其他原因的损毁,截至2016年8月,79年后存留下来的抗战碉堡,已经不超过100个,分布在紫金山、雨花台、菊花台、汤山等地,甚至在市区也有零星碉堡,比如,南京市中心的北极阁上就留存有一座碉堡。

    这两座碉堡还不是“文物”

    老南京人对这些钢筋水泥碉堡都有深刻的印象,很多人都有小时候在这些碉堡爬上爬下玩“官兵捉强盗”游戏的记忆。

    丁进介绍,这些和抗战有关的工事,已经有一部分被赋予了文物保护的等级,比如光华门堡垒遗址,紫金山、汤山等处的抗战碉堡,已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多处抗战碉堡被认定为雨花台、栖霞、江宁、六合等区不可移动文物。

    “可惜的是,我们所说的两处碉堡,至今还不是‘文物’!”丁进说。

    丁进和唐恺提出申请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两处抗战碉堡,一处位于南京城东污水处理厂门前草坪上,一处位于南京外郭城墙秦淮区文保碑附近,均为圆柱状,顶部直径四米,各有三个射击孔。他们初步判断,两座碉堡为多射孔轻机枪工事。

    修建在明代外郭城墙上

    据江苏省社科院抗战史学者孙宅巍研究员所著的《南京保卫战史》记载,1937年12月8日,日军占领南京外围的淳化镇后,以步兵两千余人,坦克10辆,向高桥门、七桥瓮、中和桥一线发起了进攻,中国守军坚守阵地据守。丁进介绍,这两座碉堡应该见证了这一战事。

    丁进和唐恺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认为这两座碉堡能够成为不可移动文物,一是有文物价值,它们属于南京保卫战复廓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有历史价值,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慷慨悲歌,是保存抗战记忆、传承抗战精神的遗迹。而且,两处抗战碉堡修建在明代外郭城墙上,也是明代军事防御设施和民国军事防御设施的有机结合。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有一些碉堡被拆毁了,高桥门这两座碉堡如果被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才能确保它们保存下来。”丁进说。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5668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