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发现日军发动七七事变铁证

2019-08-15 08:28 来源: 北京青年报

    网友2018年拍摄到的石碑,躺在文物部门的一处场院内 网友拍摄

    “文字山”的名字沿用至今,并出现在附近的文保牌上 摄影/记者 崔毅飞

    1937年,日寇发动七七事变,宛平城、卢沟桥成为全民族抗战的著名历史地标。而鲜为人知的是,宛平城东一座小山丘,被日寇命名为“一文字山”,并“立碑”视作侵华战争发端之地。直到1945年日军战败,石碑被拆、下落不明。北青报记者近日了解到,这块见证日军全面侵华的标志物,消失多年之后,竟出现在通州区一处存放文物的场院内。研究人员认为,这块石碑是日军发动七七事变最有力的物证。

    发现

    消失70多年后

    日军侵华碑记突然现身

    宛平城以东的沙岗村,有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土山,被当地人叫做“文字山”。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曾多次考察“文字山”,并在其博客中谈到,沙岗村地处北平和宛平城之间,距宛平城东门仅五六百米,1937年7月,日寇率先占领沙岗村的高地,切断了宛平城中国驻军通向北平的道路。

    吴晓平查阅老照片发现,1937年以后,日寇在沙岗村的高地上竖立起一座方尖碑,正面镌刻繁体字“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而日寇所谓“支那事变”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七事变。直到1945年抗战胜利,这座石碑才被拆除,之后下落不明。

    而在近日,有网友给吴晓平微博留言称,去年8月,在通州区某村见过一块类似的石碑,躺在文物局租借的院子里,也写着“支那事變發端之地”,并将照片发到了微博上。

    图片显示,这块石碑与老照片上的石碑一模一样,方尖式造型、青白色石材,躺在水泥地上,碑首与地面之间垫了三块砖头。碑文与老照片上的信息、字迹完全一致。石碑整体基本完好,仅边角存在少许残损,疑为搬运时留下硬伤。

    核实

    石碑已被文物部门收存

    尚未开展深入研究

    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北青报记者从通州区文物部门了解到,这块石碑是被北京市文研所保管于通州。专业人员初步查明,石碑并非出自通州本地,因此未进行深入研究。但有关人员证实石碑已被文物部门保管,只不过没有公开展示。

    让很多历史爱好者感到意外的是,这块见证日军侵华发端之地的石碑,消失多年后竟会再次现身。

    吴晓平微博留言说:看来日军在宛平城东立“一文字山”方尖碑跑到通州去了,这里面不知会有什么故事。

    有网友微博留言说:这碑可够得上国家级文物了,侵华罪证,还是收藏起来吧。

    讲述

    石碑竖立七年后被拆

    日据时期年年组织集体参拜

    京港澳高速路西道口段,在植被的遮掩下,很少有人注意路西一座其貌不扬的小山丘。山坡上半埋着一座废弃的水泥碉堡,系侵华日军修筑,文保牌注释其为“文字山碉堡”。

    “文字山”矮小到什么程度?从山下爬到山顶,用不了半分钟。如今的山顶是一座二层小楼,怀疑石碑曾经就坐落在此。

    北青报记者走访当地住户,大部分人称此地为“文字山”,但没人能说出来历。“可能是因为蚊子多吧?”一位租房户猜测。

    88岁的郑福来老人,生长在卢沟桥附近的桥西村,是七七事变爆发的亲历者。

    据郑福来回忆,日寇命名的一文字山,就是一座小土山,过去山上长满酸枣树,因此当地百姓称其为大枣园。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人借助这里地势高,炮轰宛平城。日寇占领北平后,在土山上竖立起木桩式纪念牌,上书“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一年后,木牌改为石质方尖碑。

    为何取名“一文字”山?郑老的解释是,因为土山的走势像个“一”字。在郑老的记忆里,日据时期的每年7月7日,日本人会组织家属、地方官、当地学生、和尚、道士等去方尖碑前祭拜。

    据日方资料记载:一文字山并不是山,而是个低矮的丘陵。一文字山碑,是昭和十三年(1938年),由驻北平日本人建立。碑文是按“七七事变”时现场日军最高指挥官、甲级战犯牟田口廉也的笔迹雕刻。“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系现场最高指挥官,正是此人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

    此外,北青报记者还网购到一张老明信片。明信片上彩照显示,一尊方尖碑立在束腰碑座上,四周用铁链围作护栏,竖写碑文“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周围环境空旷,远景是平原地貌,视线尽头为西山。这张明信片由日本人印发,记录下石碑竖立时的样貌。

    观点

    日军开始全面侵华

    最有力的物证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员张量介绍说,关于“文字山”,他只见过老照片上有木质纪念牌,估计后改为石质方尖碑,但他从未亲眼见过这块石碑。在以往研究过程中,他曾征集过日军设立的纪念碑,日本人有立碑的习惯,甚至为战马立碑。而七七事变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如此重大的历史节点,日本人很有可能会为此立碑。照片显示碑文为汉字,带有向中国人标榜战绩、炫耀武力之意。

    张量还谈到,“文字山”位于宛平城以东,日本人极有可能从这里发起进攻,宛平城东墙外至今遗存着日军炮击留下的弹坑。

    张量认为,卢沟桥、宛平城是大的历史地标,而日本人往往将战事记录得更加精确,并将“文字山”认定为侵华战争的发端之地。因此,这块石碑的存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是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最有力的物证。(记者 崔毅飞)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