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纪念丨抗战中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2019-09-18 11:15 来源: 华声在线

    “九一八”是一个不能忘记的日子。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在血与火的抗战岁月中,一群湖南女性以独特的方式为抗战贡献力量。她们是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1937年9月14日,长沙火车站出现了一个动人场面:

    北伐时期的女兵、湘籍作家谢冰莹率领一支17人的女兵队伍,打着“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旗帜,正朝启动待发的列车迈进。

    (战地服务团旗子上写着“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

    女兵们一律齐耳头发,身着灰军装,打绑腿,戴军帽,背着被包雨伞。她们多为医生、教师和学生,都是20岁左右的女青年。为了抗日,她们脱下旗袍,放弃体面的工作,告别故乡和亲友,开赴上海。

    在火车站,“妇战团”举行了一个简单而又雄壮的北上抗敌宣誓典礼。长沙各界赠送给她们两面红绸锦旗,上书“为民族生存而战”及“有敌无我,有我无敌”等字样。谢冰莹等17位女性个个慷慨激昂,发出了“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誓言。谢冰莹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们:“这是一个国民应尽的义务,又有什么令人钦佩的呢?不过假使我们战死了,希望你们能够继续来。”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右四为谢冰莹)

    火车将要开行的前几分钟,突然有一位白发老人找到谢冰莹,对她说:“我是傅恩萍的父亲,因为年纪老了,不能到战地去服务,所以特地把小女交给先生带到前方去。你要时刻督促她努力工作,万一她受了伤或是死了,我……会感到光荣。”末了,他又把脸转向站在他左边的女儿:“恩萍,记着我的话……你也用不着挂念我……你也不必给我写信,只要能多救护几名伤兵,就能使我得到无上的安慰。”听到这里,周围的群众都鼓起掌来。

    有4名周南女中和自治女校的女生,提着包袱和书本赶来,要求参加“妇战团”。她们都流着泪,要求去前方,火车开了,她们还想跳上去。这场景令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

    在战场上,谢冰莹始终抱着“救一伤兵,就是杀一敌人”的信念。她们为“受伤的战士洗伤口、敷药、绷扎、倒开水、喂饭,用温柔的语言安慰他们,用激昂慷慨的话鼓励他们,为他们写家书,寻找旧衣服给他们御寒,送书报给他们看,讲述时事给他们听”。有时候“受伤战士们伤口里流出来的鲜血,往往连她们整件的工作衣上都沾满了。”服务团成员“就这样不分昼夜地,一天24小时,在血泊里工作、战斗、生活。

    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的爱国行动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赞扬。何香凝为她们作了一首诗,很具代表意义:

    “征衣穿上到军中,巾帼英雄武士风。锦绣江山遭惨祸,深闺娘子要从军。”

    巾帼不让须眉,豪杰无关性别。九一八是她们的记忆,也应当是我们的记忆。过去已成为历史,但历史从未过去。纪念九一八,铭记历史,为的是不忘记她们,不忘记和她们一样为中国复兴豁出性命的人。(肖鑫 整理)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