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从影像史学角度解读重庆抗战历史 《〈苦干〉与战时重庆》首发

2020-10-12 09:22 来源: 重庆日报

    10月10日,《〈苦干〉与战时重庆——影像史学视野下的战时首都》《城市、报刊与现代性——以晚清重庆报业(1897—1911)为中心的观察》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举行。这两本书均为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近代城市历史研究丛书”组成部分,前者是从影像史学角度对重庆抗战历史进行研究的首次尝试,后者被专家称为“地方新闻史研究的力作”。

    《〈苦干〉与战时重庆》一书以美国电影纪录片《苦干》为研究对象。该片由美籍华人李灵爱于1939—1940年策划、出资,美国记者雷伊·斯科特赴中国重庆等地拍摄,片长90分钟。1942年,该片获得奥斯卡奖纪录片特别奖,是一部全景反映中国大后方抗战的电影纪录片。2015年,在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等人努力下,《苦干》重回公众视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享有在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独家使用《苦干》素材的权利。

    《〈苦干〉与战时重庆》从策划到出版历时5年。周勇是该书领衔作者,他说,历史影像为学者提供了“回到”历史现场更为直观、准确、丰富的条件,该书最大创新在于它以《苦干》这部百科全书式的电影纪录片为对象和主线,以历史学研究为基础,同时运用影像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还原、解读、呈现抗战时期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的历史,这包括根据《苦干》影像资料考订电影画面、解读历史人物及事件、延伸呈现历史事件等。

    “我们努力让学术著作变得通俗易懂,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感受重庆市民面对空袭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海外华人为中国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揭秘中国为何不可战胜。”周勇说,《苦干》为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尤其是中国抗战大后方史、海外华人抗战史等提供了珍贵史料,目前仍有“《苦干》的价值”“《苦干》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影响”“《苦干》中的中国战时首都重庆”等诸多课题需要学者深入研究。

    专家学者对《〈苦干〉与战时重庆》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研究中心主任吴琼作视频发言时说,影像史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的视野揭秘历史谜题,这本书开了个好头,运用影像史学研究重庆地方史还有很大潜力,期待看到更多成果。“《〈苦干〉与战时重庆》是一部致敬英雄重庆人民的力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邓绍根表示,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此书的出版对传承弘扬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该书牢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城市、报刊与现代性》由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蔡斐、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刘大明创作,他们运用第一手文献,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力求厘清《渝报》《广益丛报》《重庆商会公报》等清末报刊在推进重庆城市现代性进程中的作用。“这是一部地方新闻史研究的力作。在此之前,蔡斐教授已经出版了《重庆近代新闻传播史稿》《重庆近代报业图史初编》等著作,其中《重庆近代新闻传播史稿》获得中国新闻史最高奖方汉奇奖一等奖,这说明重庆已占据中国地方新闻史研究高地。”邓绍根说。(赵迎昭)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