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战 伟大精神》主题展开幕 400件文物讲述“伟大抗战”

2018-07-08 09:40 来源: 北京日报

    昨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全国21家抗战类纪念馆共同举办的《伟大抗战 伟大精神》主题展览开幕,400件文物讲述伟大抗战,伟大精神!

    一千平方米的展厅内,120余幅照片、281件文物按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四部分,讲述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故事,展现伟大的抗战精神。

    “展览中,有27件国家一级文物。”抗战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大量吸收了抗战史学界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近年来抗战馆征集到的大批文物、档案和史料。83件来自全国各地抗战类纪念馆的珍贵文物也在展出之列,其中包括东北抗联纪念馆的杨靖宇杀敌马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读书不忘救国”墨盒、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的抗大招生广告等。“从全国抗战类纪念馆征集如此众多的精品文物,在抗战馆所举办的主题展览中,还属首次。”抗战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展厅里,依据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地区宣传抗日救亡、广大民众和海外华侨积极捐钱捐物支援前线、以及义卖《新华日报》等史实制作成的微缩景观,带领观众走进抗战烽火。

    此次展览还增加了科技手段,观众甚至可以将抗战故事带回家,仔细品味。吉鸿昌、赵一曼、左权、张自忠、戴安澜、彭雪枫等32位抗战英烈的家书静静陈列在展柜中,观众可以扫描微信二维码,下载这些抗战家书。同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国务院公布的第一、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均可在展厅的电子互动屏幕上查询。

    展品故事

    朱德的借款信

    这封信是抗战初期,朱德在太行山区写给家乡好友的信。如今,信纸泛黄,但字迹仍清晰可辨:“我们抗战数月,颇有兴趣。日寇虽占领我们许多地方,但是我们又去收复了许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敌人后方北平区域去,日夜不停地与日寇打仗”“我十数年来实无一钱,即使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写这封信时是1937年11月,朱德老师的儿子邓辉林从四川随抗日部队来到洪洞县八路军总部看望朱德,告诉他四川老家仪陇正逢旱灾,家里人也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株连和迫害,生活异常艰难。朱德惦念80多岁的生母和养母,担心二老不能度过荒年,于是想寄些钱给她们,尽孝子之责。但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却苦于身无分文,只能写信向友人借款。

    这封抗战书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也生动反映了朱德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关爱。

    皮夹克记录初心

    展厅里,有一件“奢侈品”,这是中国空军中美混合联队第1大队第3中队飞行员张义声的飞行皮夹克。岁月变迁,仍可以看出这件衣服做工精细,毛领可拆卸。

    张义声,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14期。1939年元月毕业后,他便报考了中国空军军官学校。张义声一生参加过大小80余次空战,作战轨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印缅战区等地。1944年4月,为配合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的反攻战,张义声等人驾驶B-25轰炸机,飞往缅甸密支那,对日军地面部队进行轰炸,并炸毁日军的运输补给线路。

    1944年8月,根据航空侦察照片显示,日军大部队在河南方城县一带集结。收到命令后,张义声所在部队立即前往轰炸。他们采用超低空飞行,没等日军反应过来,就以每隔50米投下一枚炸弹的方式,送给了在方城集结的日军一场炸弹“盛宴”。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以弱克强的背后,是惊人的牺牲。抗战胜利后,当年与张义声一同报名参军的108名同学,只剩下51人。

    《卢沟桥抗战记》

    1937年8月1日,世界知识社发行的《世界知识》杂志,刊载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战地记者方大曾采访第29军前线阵地所撰写的著名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这篇报道被中外媒体广泛采用,成为世界详细了解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第一手信息,方大曾也成为报道卢沟桥事变的第一位中国新闻记者。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的第三天,他即前往卢沟桥前线采访,写出第一篇报道卢沟桥事变的新闻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并配以照片发表。

    方大曾在文中写道:“记者在宛平县工作毕,即登卢沟桥西行,我军此时已在桥之西端,桥头满堆沙袋。守军盘问我:日本兵撤退了没有?我即据实告以并未撤退,且正在增援中。听了这消息之后,兵士们都感觉极愤恨。”

    “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刘冕)

[编辑: 张秀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