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降碑:救亡图存的历史见证

2021-04-08 10:25 来源: 河南日报

    游客在参观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的受降碑。张琮摄

    走进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三楼,一阙高2.4米、宽0.75米,青石材质的石碑赫然在目,“受降亭”三个大字遒劲有力;旁边,还有半块石碑,依稀可见“郾城受降”“侵华日军全体投诚”等文字。

    “这两阙石碑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救亡图存和日本投降的历史见证!”4月1日,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馆长徐晓伟说。

    抗日战争中,中原儿女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日本战败投降后,漯河郾城地区被列为第五战区受降点,也是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1945年9月20日,日军第12军司令官鹰森孝带领31560名日军在漯河山陕会馆正式向中国军队投降。

    “亲历日军投降这一重大事件后,漯河民众情绪高涨。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漯河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发镌刻了受降碑,修建了受降亭。”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讲解员邵金娜介绍,1945年12月上旬,受降亭采用“1亭4碑”的模式在漯河火车站南侧花园建成。漯河是全国16个受降区唯一建亭立碑的地方。

    1947年,受降亭在战火中被毁坏,亭中四块石碑散失。

    1982年7月,漯河市文化馆原副馆长陈国兴偶然发现,在距离受降亭原位置100多米远的军供站院内,铺在自来水管下当垫脚石的石条,竟然就是受降碑的主碑,他马上组织人运走保存起来。后来,他又从民间找到大半块于右任题写的“受降记”碑。

    2012年9月,漯河市开始在河上街重建受降亭,于2014年5月1日落成。“为尊重历史原貌,新受降亭、亭内石碑尽可能按照资料中描述的形式修建。”漯河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主任鲁锁印说。

    为更好地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新受降亭的周边同时建设了抗战纪念馆、广场等。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有的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有的是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在漯河,这闪耀着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保家卫国革命精神的受降碑必将永载史册,永放光芒。(郭海方 张晓甫)

    

[编辑: 徐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