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响起,提醒每一个南京人:勿忘历史!

2022-09-18 15:20 来源: 金陵晚报

    2022年9月18日10时00分

    防空警报如期拉响

    声声警报

    响彻城市上空

    你,听到了吗?

 

    预先警报:鸣响36秒,停24秒,反复3遍,时间3分钟;

    空袭警报:鸣响6秒,停6秒,反复15遍,时间3分钟;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时间3分钟。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上,前来参观的观众纷纷驻足默哀,悼念遇难同胞。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

    上午10点,在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前来参观的市民自发默哀。

    海巡艇

    南京海事局执法人员在海巡艇进行默哀。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学生集体默哀。

    宁双路公交场站

    宁双路公交场站,工作人员正在默哀。

    江东中路

    江东中路建邺公安分局的巡逻民警与行人停下脚步低头默哀。

 

    听,警报响起!

    特约评论员 江钟秦

    此刻,全城警报响起。这是“九一八”防空警报试鸣。一年一度,都会响起。

    战史如灯,殷鉴不远。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纪念“九一八”?

    91年前的“九一八”,日军借口所谓的“柳条湖事件”,炮轰“北大营”,次日占领沈阳。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东北父老成为亡国奴。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十四年,用刀枪之下的宁死不屈、弹尽粮绝的报国壮志、不畏强暴的英勇就义、留取丹心的赤诚赤心、马革裹尸的壮烈之举……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开始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胜利,是我们用鲜血、泪水、汗水写就的胜利。

    91年,好长的岁月,即便“伤口”正在愈合,但是过去的耻辱难以忘怀。今天,对于正在明亮教室里朗朗读书的学生们来说,对于正喝着咖啡敲键盘的上班族来说,对于在建筑工地见证“大厦平地起”的工人们来说,对于操作着无人机为田地除虫洒药的新农民来说,这警报声,能够唤起历史的记忆和“痛感”,倍加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

    凌厉的警报声中,在辽宁沈阳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残历碑”上的1931年9月18日,刻痕犹深,摄人心魄。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附近的卢沟桥,弹痕犹在,血痕沁染。在江苏南京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白骨犹存,警钟不息。

    凌厉的警报声中,我们当思、当感、当悟。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中华文明之所以连绵至今,其原因就在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着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精神,就在于中国人的骨气、勇气和志气铸成永不弯曲的脊梁。

    凌厉的警报声中,我们更应懂得,对“九一八”最好的纪念就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前行的新成就,告慰近代以来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所有先辈英烈,抚慰那些为当代国防事业作出贡献的军人、科学家……

    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暗潮涌动,世界并非“风平浪静”。在踏浪奋进中,我们还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和挑战。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在居安思危中凝聚强大的爱国主义的力量,这是我们驾驶着中华“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的恒久动力,也是“九一八”防空警报响起的题中之义。

    警报在响起,刺痛着每一名中国人的心。

    久久的鸣响,也唤起我们振兴中华的力量。

    此刻,让我们勿忘历史,居安思危;此刻,让我们心存忧患,不断奋进;让我们坚定信心,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一把劲,出一把力!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段仁虎 徐琦 董家训;通讯员 郭逊卓 王轩;南京发布

    

[编辑: 王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