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次是国家公祭》特别连载:世界和平法会共悼遇难者亡灵

2014年11月24日 09:46:28 来源: 国家公祭网
分享到:

    【链接】《第21次是国家公祭》第一章:创先祭

    【链接】《第21次是国家公祭》第二章:年年祭

    【链接】《第21次是国家公祭》第三章:烛光祭

    【链接】《第21次是国家公祭》第四章:清明祭

    编者按 今年2月2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从今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将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这是史无前例的法律决定,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这一重大事件的主要推动和参与者,江苏省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研究员,与李慧联手撰写了长篇纪实文学《第21次是国家公祭》,披露了其中鲜为人知的内幕,从今天开始,新华日报、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和中国江苏网将连续刊登,本网也将同步予以转载。

    佛教是中日两国国民共同信仰的主要宗教,在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亡灵时,民间人士也采用了佛教方式。

    1995年8月,台湾商人王水忠在栖霞寺为大屠杀遇难同胞做水陆大道场。台湾人因何为遇难同胞做祈祷呢?

    王水忠生长在台湾,从未到过大陆,也没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一天夜里,梦见有人托他去超度南京大屠杀亡灵后,他带领全家人来到了南京,以“捐米”的形式做了道场。

    遇难者遗属为祭奠亲人,有用宗教形式来祭奠的愿望,日本一些佛教团体也提出举办和平法会的想法。纪念馆毕竟不是宗教场所,但我十分理解他们的心情,既然有诉求就应努力满足。我当时正研究和平学,觉得以世界和平法会名义较好,有关部门批准可作特例在纪念馆举办。

    2003年12月13日,中日僧人和部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属在馆内遇难同胞名单墙前举行世界和平法会,法会很成功,是首次以宗教形式在遇难同胞祭日举办悼念活动,也成为每年12·13系列悼念活动重要内容,已连续举办11年。2009年起,每逢12月12日晚21-22时,纪念馆在“万人坑”遗址内举行中日僧人参加的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守灵活动。

    法会从首届开始就有日本僧人参加,分别来自日本多个寺庙以及日本名古屋“两个观音思考会”访中团、广岛“反侵略、誓友好”访华团等,中国的僧侣主要来自南京毗卢寺。

    2007年是遇难同胞70周年大祭,法会规模最大、僧侣最多,中日两国僧人以及中国一千多名佛教信徒以独特的宗教形式悼念遇难者,祈求和平。2013年12月13日,韩国曹溪宗国际传教师、群山成佛寺住持、群山经济正义实践联合共同代表宗杰大和尚带领弟子来南京参会,这是首位来自韩国的参会僧侣。他参会后深受感动,表示将率领韩国僧侣,每年来南京参会。

    每年来宁参会的僧人中有位日本女僧人山内小夜子,是原日本“铭心会”访华团秘书长,每年8月15日来南京参加和平集会,后成为日本支援东史郎诉讼案审判实行委员会秘书长,八年诉讼案期间一直坚定为东史郎出谋划策。山内的爷爷是侵华老兵,作为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的一员参加过南京大屠杀。山内结合日本寺庙档案资料,进行过日本从军僧研究,写过不少论文揭露日本僧人曾在侵华战争期间扮演的负面角色。

    日本高僧则竹秀南是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主持,中国佛教协会曾经向他颁发“中日佛教友好使者”称号,聘请他为中国佛学院名誉教授。他从2003年开始,每年率领僧众来南京参会,每次都会用心地写一份《表白》,然后用毛笔亲笔书写在一张白纸上,带到南京来宣读,以表示一番忏悔诚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及李慧独家供稿

0100900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13372788